在2022年底,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在他紐約時報的專欄發布一篇叫做”How to Destroy a Brand, Musk Style“(怎麼用馬斯克的風格去摧毀一個品牌) 的文章。
消費者選擇品牌的因素之一在於傳達跟品牌連結的個人形象。那一般人認為特斯拉的品牌形象是什麼?
閱讀全文 馬斯克怎麼毀了特斯拉的品牌在2022年底,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在他紐約時報的專欄發布一篇叫做”How to Destroy a Brand, Musk Style“(怎麼用馬斯克的風格去摧毀一個品牌) 的文章。
消費者選擇品牌的因素之一在於傳達跟品牌連結的個人形象。那一般人認為特斯拉的品牌形象是什麼?
閱讀全文 馬斯克怎麼毀了特斯拉的品牌2022顯然是全球央行密集升息的年頭,美國FED直到 3 月才開始提高其控制的短期利率,而外國央行甚至更晚才採取行動。 但對實體經濟最重要的長期利率因為預期央行會採取行動自今年年初以來一直在上升。這些上漲的利率對應於債券價格的下跌,它們壓低了許多其他資產的價格,從股票到加密貨幣,再到(根據早期跡象顯示的)住房。許多評論者宣稱:「低利率時代落幕」`。2019年底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前—掉到歷史低點(多國甚至落入負利率領域)的利率水準,將一去而不復返。
釋殖利率倒掛(Yield Curve Inversion)指短年期的利率高於長年期,也就是短高長低,就稱為殖利率倒掛。通常我們會觀察美國2年期公債的殖利率來跟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利差,來作為殖利率是否倒掛的觀察指標。
正常情況下長債殖利率會高於短債。時間愈長,風險就愈大,理所當然,就要用更高的利率來補貼相對應的風險。所以,利率短低長高,才是常態;短高長低,就表示,一定有哪裡出問題了。
現在由於Fed升息,同時市場預期短期間內升息會持續下去,因此市場拉高短債殖利率;而經濟展望惡化,又壓低長債殖利率,因而出現殖利率曲線「倒掛」。過去50年每次美國經濟衰退之前,都曾出現殖利率曲線「倒掛」現象。
俄羅斯遭三大信評降評,惠譽甚至一口氣將俄羅斯調降 6 個等級直接下修至「垃圾級」,金管會3/3表示,整體壽險業投資 1382 億元的俄羅斯債券,須限期半年內調整;銀行、保險與證期金融三局也向金融業祭出「禁令」,無論銀行、保險或投信基金未來都不應再投資俄羅斯。
閱讀全文 俄羅斯遭降評 台灣壽險投資曝險1382 億Nvidia和 Arm在2/7公布將取消 800 億美元的合併 ,Arm CEO Simon Segars 已辭職。此次出售的價值取決於英偉達的股價,最初定在 400 億美元左右,但隨著英偉達的股價在去年底上漲至約 800 億美元,儘管Nvidia股價此後一直在下跌。
這筆交易是兩家在各自領域稱霸的公司在定義未來計算領域的最大膽舉措之一,但事實證明它過於大膽,因為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都對該交易存在反壟斷擔憂。這對軟銀來說是一個打擊,它原本希望出售 Arm 以獲得可觀的利潤。 Arm 知識產權集團總裁(前 Nvidia 副總裁兼計算產品業務總經理)Renee Haas 現在將成為 Arm 的首席執行官。與此同時,Arm 表示將考慮公開募股,並在未來 12 個月內進行首次公開募股 (IPO)。
閱讀全文 Nvidia 和 Arm 取消美金800億合併案亞馬遜(US: AMZN)在2月3號盤後公佈2021年第4季的財報。當季營收$137.4B,符合華爾街預期,營業利潤$3.5B則超過華爾街預期的$2.3B。淨利$14.3B連超過華爾街預期的$2.2B, EPS$27.75超過華爾街先前預期的$3.64。淨利大幅超過預期的主要原因來自投資於Rivian Automotive的$11.8B非營業所得。營業利潤率降到2.5%,較前年下降3.0%,主要原因來自通貨膨脹以及營運的干擾,包括物流。
在AWS方面,當季營收則為$17.8B。YoY成長39.5%“,營業收益$5.3B
,YoY成長48.5%。另外還有$80.4B的未實現利潤,相較前年第4季的$50.0B成長61%。
Amazon總營業收入總計 $3.5B 美元,其中包括來自 AWS 的 $5.3B 美元利潤,意味著亞馬遜其他業務的營業虧損為 -1.8B 美元。虧損突顯了亞馬遜擴張的電子商務業務的成本壓力:第四季度受到工資增長和勞動力挑戰導致勞動力成本影響超過 $4B 美元,以及較去年同期低10 億美元的物流管理網路中固定成本槓桿的負面影響。亞馬遜宣布將提高其 Prime 會員服務的價格,以抵消增加的成本以及繼續擴大 Prime 會員福利。
在 FY22-Q1 展望中,營收預計落在 $112B 和 $117B 之間,並包括大約 150 個基點的外匯衝擊。營業收入預計在 $3.0B 和 $6.0B 之間,包括大約 $1B 的較低折舊費用,以及來自工資增長和生產力損失的持續成本壓力。對 2022 財年第一季度的招聘增長和供應鏈改善則持樂觀態度。
Amazon (AWS) | Microsoft (Azure) | Google (GCP) | |
當季營收 (YoY) | 17.8 (39.5%) | 22.1 (32%) | 5.3 |
營業收益 (YoY) | 5.3 (48.5%) | -0.9 |
法人對亞馬遜財報多持正面看法“,特別是AWS營收超出預期以及持續的基礎設施擴建的消息上。但其中高盛指出。Amazon的國際市場銷售額為 $37.3B低於華爾街先前預期的$39.8B`,另外在2022年的資本支出預期會持續增加。
Alphabet 在2 月 1 日在收盤後公布 2021第4季 業績財報,營收$75.33B超過市場預測的72.25B、營業利潤$21.9B (超過市場預期的$ 21.4B),每股收益$30.69 (也超過市場預期的$27.80)。 Google Service營收 $69.4B,,受廣告商支出和強勁的消費者在線活動的推動。YoY增長 31%“,除媒體、旅遊和金融外,零售業再次成為廣告增長的最大貢獻者。Google Cloud營收為 $5.5B ,同比增長 45%,但略低於分析師的預期。 Google Cloud 的營業利潤為 -$0.9B,從一年前的 -$1.2B 虧損減少,但從第三季的 -$0.6B 虧損擴大。第四季度的營業利潤率為-16%,相較去年同期-32%改善。 Alphabet 的積壓業務同比增長超過 70% 至 $51B,其中大部分歸功於Google Cloud。與上一年相比,2021 年全年,該公司的 Google Cloud Platform 總交易增長了 80% 以上,超過 $1B 的Cloud大筆交易數量同比增長了 65%。
運營費用為 $20.5B,同比增長 35%,原因是員工增加導致的研發費用、2021 年假期廣告支出增加以及法律費用和慈善捐款。 Alphabet 在第四季度增加了近 6,500 名全職員工,大部分員工都是技術職位。
對於 2022 年的前景,管理層似乎對推動整個產品組合的持續增長持樂觀態度,但指出搜索、硬體和 Google Play 方面有挑戰。今年還將反映該公司在 2021 年第三季度對其應用商店業務進行的費用變化。雖然 2021 年的營業虧損和營業利潤率有所改善,但該公司預計將繼續大力投資 Google Cloud,並專注於增加規模——表明雲計算領域今年不會盈利。此外,管理層預計資本支出將顯著增加,這反映了對伺服器和辦公空間建設的投資。
在盤後市場公佈財報後,Alphabet 股價上漲。2/2股價收盤上漲 7.5%,今年迄今上漲 2.5%。在 2021 年股價上漲 65% 。
法人對於Alphabet財報多持正面展望,並指出Alphabet在線上廣告、商務、以及媒體還有多年的領先地位。但高盛也指出Youtube廣告收益低於市場預期,Google Cloud的營業收益也低於市場期待。摩根大通也暗示2022年難以超過2021年的成長幅度。
臉書母公司 Meta (FB-US) 在2/2公布第 4 季財報後,隔天2/3早盤股價大跌,原因是每股獲利未達預期,第 1 季前景堪憂。投資人周四大幅拋售該公司股票,使其股價暴跌逾 25%,觸至 244.75 美元的 52 周低點。市值一天蒸發逾 2000 億美元,創下美國企業市值單日蒸發最高紀錄。光是市值下降的幅度就超過了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總估值。目前的損失幾乎相當於迪士尼的總市值,且超過甲骨文和思科等公司的總市值。
Meta股價暴跌,拖累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重挫 3.74%
閱讀全文 Meta一夜暴跌26.39% 市值破紀錄蒸發 2000 億美元夏普自2008年起,由於液晶經營策略的錯誤,液晶面板產線稼動率過低,開始影響公司獲利;2009年更首次出現虧蝕,此後進入長期虧損,2012年開始尋求外部資金協助,2015年為取得現金而將總部大樓售予宜得利家居,但資金仍不足支付債務。
在2011年6月1日,夏普前會長町田勝彥找郭台銘,希望合作對抗另一個世界面板大廠三星,而夏普除了有面板的高級技術LTPS(低溫多晶矽)和IGZO(氧化銦鎵鋅),可用於發展下一代顯示器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是蘋果的面板合格供應商外,且夏普在3C品牌聲譽佳,因此引起郭台銘的興趣。郭台銘先是以個人投資公司「SIO(超視堺國際控股)」在2012年3月斥資約171億日圓取得夏普10代面板廠「堺顯示器株式會社SDP(Sakai Display Product)」39.88%股權,2013年SDP由虧轉盈。
閱讀全文 日本家電品牌的衰敗微軟 (MSFT-US)在1/18宣布以 每股 95.00 美元價格收購動視暴雪(ATVI-US),全現金交易達 687 億美元““,折台幣約1兆9,170億元 。創微軟目前史上最大收購規模,亦寫下遊戲業史上最大收購規模。一口氣把《決勝時刻》 (Call of Duty)、《暗黑破壞神》(Diablo)、《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等知名電玩作品收歸旗下。
美金687億約當台幣1.9兆是什麼概念?110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2.16兆國防預算達4534億, 這筆錢大約是民國110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的88%, 台積電2021年全年營收的1.2倍, 當作整年稅收的話全世界排名第41, 超過紐西蘭。
透過這筆遊戲史上最大的收購案,微軟也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的遊戲發行商,僅次於中國的騰訊和日本的SONY。
閱讀全文 遊戲史上最大收購!微軟斥資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