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四大耶誕禮 燭台、吹煙木偶、寶塔、音樂盒

http://travel.mook.com.tw/dailynews/200412/dailynews_20041214_6835_1.html

12月來逛德東各城的耶誕市集,不難尋獲來自Erzgebirge山區賽芬鎮的耶誕擺飾,無論是大人小孩,總不由自主地擠在攤位前,好一睹那些精巧細膩、琳瑯滿目的玩偶風采。

賽芬鎮(Seiffen)出產的木製耶誕飾品,以纖細質地、多元創意、精巧設計著稱,不僅發揚德國生活藝術,美名亦遠播歐美。

近年來,部分台灣精品業者甚至將其引進國內,只是價格上相對地比德國高出許多。如果有機會親身遊歷德東,就有機會以較實惠的價格,購買到原產地的商品,選擇也更為琳瑯滿目!

德國人習慣在耶誕節的前一個月,在自家窗台上,擺放宛若一輪新月的拱型木雕燭臺(Schwibbogen),好與鄰家或路人分享那夜晚時分的溫潤燭光。而燭臺的設計圖案,常刻畫著聖誕情景或故事。

另一個常擺在窗台上的是「吹煙娃娃」(Raeuchermaennchen),造型多樣逗趣,有聖誕老公公、傳教士、音樂家,還有德國巴伐利亞人、大廚師等造型,共通點是嘴邊總叼根煙斗。若將特製的芳香炭丁點燃,裝到木偶的肚子裡,那麼徐徐的煙圈就會從娃娃的口中冒出,如同點燃了木偶的生命般鮮活,別有一番趣味!

耶誕寶塔(Pyramide)也頗具特色,有高大多層的、也有小巧單層的。層疊平台中,點綴著唱詩樂隊、小雪人、聖誕樹、娃娃兵等,待點燃圍繞在他們週邊的小蠟燭後,熱空氣的流動帶動寶塔頂端的螺旋,整個塔內的玩偶也隨即跟著不停地迴旋。

假使想買個禮物,原木音樂盒可是萬中之選。大致上,賽芬的木製手工藝品分為原木色和鮮豔彩漆等兩種色澤,隨個人喜好選擇。除了上述的德國經典耶誕飾品,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聖誕樹吊飾、迷你人偶、動物等相當豐富,。

在此亦推薦兩家值得前往選購的精品店:

賽芬Richard Glaesser GmbH Seiffen
地址:Hauptstrasse 80, 09548 Kurort Seiffen, Germany
電話:011-49-37362-180
傳真:011-49-37362-18100
Email:info@glaesser-seiffen.de
可上網站瀏覽或選購耶誕商品。

德勒斯登Handelsgalarie Matthies
地址:Altmarktgalerie Dresden, Webergasse 1, Germany
電話:011-49-351-497-6870

Day 8: Wurzburg的超級市場

 

今天打算從Latte m&#039 Sleep check out,搭ICE到Wurzburg。

一早九點便在Latte的交誼廳等著hostel的人到好結帳出發,結果過了9:30還是未見人影,七八個不同國家的人只好一副聽天由命的臉繼續等;有人還把錢跟memo紙丟在辦公室的門縫裡就走人 。在U-Bahn Eberswalder Strasse站掙扎許久是否要再一次去坐霸王車,最後良心發現買了票,幫助減少柏林市政府的赤字。

到車站之後發現離到Wurzburg的ICE還有40分鐘,於是乎坐在月台上好好觀察來來去去的旅客以及各式各樣的火車。除了雙層的RE最多之外,其中還有往波蘭華沙的白色特快車。許多當地人都牽著自行車上下火車,台鐵就沒有這種服務了。

很幸運地,儘管月台上一堆乘客,我們所要搭的ICE上車的人到還不多,很容易地找到尬意的位置。ICE一路往南走,景色再度變成綠色丘陵點綴樹林跟小鎮的景色,讓我種:「阿,總算又回到南部」的感覺。

到了Wuzrburg,車站讓人覺得很像是台南或台灣的任何一個大車站,在火車站的公用電話先去確認兩天之後慕尼黑的飯店,結果全部客滿;也試著拖著行李尋找Eurobus的售票點,也問了DB的服務人員,結果回答都是「Ich weiß es nicht…」

好吧,先把今天晚上給搞定,往旅遊中心的一路上很像是台中或板橋的街道,很多的麵包店、理髮店、水果店、五金行之類的,甚至也有跟Wellcome差不多的supermarket以及跟寶雅差不多的什麼都有的小百貨公司,讓人覺得「阿,真是方便」的感覺,也跟先前晃過的幾個城市大所不同(就算是Berlin,也看不太到大的supermarket,連Mitte區的老佛爺百貨 自己也覺得跟中興百貨差不多….)

在旅遊中心跟一位笑容和藹、臉蛋漂亮、穿著白襯衫但扣子扣的很低讓人忍不住偷看又不好意思的小姐詢問住宿。她幫我找到一家雙人房一晚$85EU的旅館,不過很抱歉,雖然她很和善又漂亮、也幫我預約好了,不過走道那家旅館一看掉頭就走,因為完全沒有一晚$85EU的價值……。因此,最後還是回到昨天在柏林預約的Hotel Strauss,雖然一晚$90EU,不過感覺好多了。

City Partner Hotel Strauss

Juliuspromenade 5
Wurzburg, Bavaria 97070
Germany

Hotel Strauss房間裡有浴缸、又靠近Main河,算是一路上感覺相當好的飯店,雖然貴了點 :~~

放了行李之後,開始很輕鬆的在街道上閒晃,在Nordsee買炸海鮮盒子,雖然用英文order,不過年輕店員妹妹還是用德文嘰哩咕嚕的問我一句話,最後才搞清楚是問我要加什麼醬……原來不是每個德國人都懂英文的。

傍晚時分很多人在河邊曬著太陽,我則是坐在櫻花樹下吃著Nordsee的炸魚,也有老伯伯滑溜冰鞋,看著河上的天鵝跟鴨子,以及慢慢前進的小貨船,感覺非常悠閒。另外Alt Brucke也是相當古老的,橋的兩旁有的不知人名的雕刻,跟Heidelberg的老橋很像。

 

 

Wuzrburg

http://www.wuerzburg.de

Day 7: 博物館島

因為昨天看錯地圖,所以原訂的博物館行程改到今天。

一早離開hostel,先坐U-Bahn到Friedrichstrase,旁邊就是柏林電視塔,

然後按著Lonely Planet書裡的地圖走到博物館島。旅行中徒步有不少好處,其中之一就是會見到許多不在預定中的景點,像是施普雷河(Spree)的遊船、柏林大教堂;不過偶爾的迷路也是免不了的…@_@

柏林因為大多數的博物館都在由施普雷河的島上,所以稱為博物館島(Museumsinsel)。其中最有名的包括Paragamon Museum (佩加蒙博物館)、Alte Nationalgalerie (老國家美術館)、Altes Museum(老博物館),以及興建中的新博物館 (Neues Museum)。 在Altes Museum跟柏林大教堂中間是個大廣場,很多年輕人躺在草底上很爽地做著日光浴,而Altes Museum門口是兩座很大的青銅像,騎士在馬上拿著矛刺向獅子,非常有震撼力。

博物館島的博物館門票是一起賣的,可以在其中任何一座買得到。單日聯票只要6歐元,三天票10歐元,覺得相當值得(下次去柏林我一定要買三日票看的夠……)。同時可以在入口租借語音導覽的機器,不用任何手續。

我先去Alte Nationalgalerie,裡面的館藏非常豐富,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死亡之島(The Isle of the Death),其他的因為沒有做筆記,所以……. (深深一鞠躬,對不起),大概花了四個小時大概地看過一輪。

而在Paragamon Museum最有名的就是宙斯祭壇,巴比倫的遊行大街Ischtartor及羅馬式的Milet大門。結束兩座博物館已經下午五點多了,所以只能放棄老博物館。

之後還是繼續走路,走回到菩提樹大道,經過洪堡大學,門口有許多賣書的攤子。最後轉到Mitte區的老佛爺百貨晃一圈,以我的眼光來看,似乎沒有什麼好逛的,不過說不定是我有眼無珠….。

柏林市官方網站: http://www.berlin.de

博物館島:http://www.smb.spk-berlin.de/

Day 5: 目標柏林,衝吧ICE!

一早先到老橋跟舊海德堡大學補拍照片,天氣很冷,手凍到按不下快門。趁著人少在海德堡大學舊校區晃了晃,看看所謂的學生監獄,只可惜當時手上的資料不夠,否則應該可以多瞭解一點的機會。

海德堡大學 http://www.uni-heidelberg.de

住宿飯店應該算是很有歷史了(從建築、價格跟旅館人員的態度可以知道),今天的早餐吃的很有教養,因為身旁都是看起來相當有氣質的老年紳士。

吃完早餐在check out之前先到山上的城堡逛逛,離城堡相當近算是住宿的這家旅館的優點吧。一早一路上完全沒有觀光客,只有負責打掃的歐吉桑,跟他打聲”Guten Morgen”招呼,很和藹的對我笑一笑。

早起的好處除了沒有其他觀光客之外,連售票亭也沒人,所以很自然的就走了進去。這座海德堡城堡是我在德國看過算是最古老的,然而在15世紀的時候被入侵的法國人摧毀過,我想現在所見的應該是之後原址復建的。一路上牆壁時有觀光客「到此一遊」或「X Love Y」之類的文字,德文最多(調皮的大學?)、英文不少、韓文也很多。在逛城堡的時候遇到一團老先生老太太團,裡面有人說台語,我想是台灣團?只可惜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去看團說中的大酒桶,也遇不到英文導覽的時段,不過既然是意外的免費參觀,也不能嫌太多了。

海德堡市官方網站: http://www.heidelberg.de/

從舊市區搭公車回車站(因為熟悉了所以不覺得有多遠),再從Heidelberg坐12分鐘的RE到Mannheim,然後換ICE,放棄原來Koln跟Bonn (後話:聽說事後才知道那幾天天氣一直不好)直接殺到柏林。一開始上的車廂不對,所有座位都被預訂了,只能跟過年回老家一般,站在客艙之外 ,女車掌還搖搖頭裝著很可憐的表情跟我說”Poor guy……”。後來不死心前後車廂尋一趟,才找到位置,而且過了Frankfurt之後空位還不少。

幾天德國火車坐下來,發現跟台灣最大的不同是行進的聲響。台灣不管什麼高級車都會有「倥窿、倥窿」的聲音,而且經驗越多越可以從聲音的發生頻率猜測現在的行進速度;然而德國火車就完全沒有這種聲音(但是絕對不是想像中寧靜無聲,有些RE還頗吵),如果以寧靜度評分,ICE我給85 ,其中扣的10分來自來來回回的乘客,龐克、沒啥教養的學生、小鬼、老人、黑人、商人或外國人士……什麼人都有),平穩度也沒有想像中的騰雲駕霧般平順,不過也有90)。一邊聽著跟飛機一樣的座位可以選擇的音樂(還好有古典音樂 ,卡拉揚的馬勒第九號),一邊打現在這幾個字,雖然到Berlin還要兩個多小時,不過「大丈夫」。車子越往北窗外景色 漸漸地跟德南的悠悠森林不同,大都市盡是高聳建築跟灰色工廠,郊外大都是乾乾的大片草地或樹林(但不是德南般的綠油油深綠色),而且大多有公路在旁,一開始幾天欣賞風景的胃口就被養大了,所以感動度急速下降。

到了柏林車站,發現果然是大都市,外國人特別多(尤其是大陸同胞更是好認,他們大多穿著黑色皮鞋)不過第一步還是尋找住宿,根據Lonely Planet的資料打電話給Latte m’ Sleep,說是還有一間apartment空著,一天$60,於是拖著行李坐U-Bahn的U2,約三十鐘到Eberswalder Strasse,結果走錯出口找不到,又拖著行李回U-Bahn車站再看一次地圖,最後大概花了10分鐘才到落腳處,一路上牆壁上盡是塗鴉,同時泰國餐館特別多,同時也許是前東德區的關係,環境並不是想像中德國該有的那般 乾淨,倒有點像台灣。

Latte m&#039 Sleep Hostel
Addr: No.7 , LetteStrasse
Tel: +49 +30 44-77-33-23
http://www.backpackers.de

Day 4: 數理天才與哲學家

Day 4: 數理天才、哲學家跟大學生原本計畫搭乘9點多的車,結果到車站的時候才發現時鐘被調快了一小時,是夏令時間嗎?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清楚。不過多出來的一小時足夠重新到湖邊晃晃、同時到燈塔旁照相。一早完全沒有遊客,相當安靜,準備開小舢舨去捕魚的阿伯還很和藹地打招呼。今天先後去被訪了數理天才的出生地(Ulm)以及眾多德國哲學的出口(Heidelberg)。Ulm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出生地,雖然他出生一年之後就跟家人搬到慕尼黑去了,不過 ”the birthplace of a genius” 這個title誰也沒辦法跟Ulm搶。此外Ulm也以全德國最高的教堂聞名,高450多英尺。出了火車站發現Ulm跟台灣許多火車站周遭一樣,說的好聽是沒有像想像中的德國城市該有的乾淨清爽面貌。火車站正門直接循著導引過地下道,直直順著行人徒步區(像是道路被放大的西門町)走,高聳的Ulm Mucher怎麼樣都不會迷路。教堂廣場旁就是文化中心,展出愛因斯坦的資料,裡面有愛因斯坦習慣穿著的服裝跟他的錄音,聆聽他的「福音」(雖然是聽不懂的德文),希望像過文昌帝君的香火一樣,對一樣是理工背景的我有那麼一點庇蔭。離開車還有一段時間,所以往到Ulm車站之前看到有人划船的地方晃晃。沿途走著像是從捷運淡水站到紅樹林站的自行車到一樣,有著德國阿桑的菜園,到Danube River(易北河)畔時已經看不到划船的人了,只看到河面數目多到吃驚的白鳥(不好意思,我沒注意種類)。往海德堡第一段搭IC,只是因為是假日,禁煙區的位置都被reserve了,所以只能忍著坐在吸煙區。一路上旁邊的四個看起來應該是大學生的男生瘋狂乾啤酒,然後又有點酒醉樣的大聲說話,我只能望著他們桌上越堆越多的酒瓶讚嘆真不是蓋的,換車之後改搭ICE(ICE才是極品阿)到海德堡。到了海德堡車站,旅遊中心果然因為假日沒開,望著門外的旅館資料,最後決定還是先搭車到舊市區Universtateplaze。在車站等車的時候,被一對大陸留學生仔細從衣著到行李箱打量著,最後用德語問我是否知道怎麼去舊城。禮拜天的海德堡舊城觀光客人潮洶湧,再次受到拖著行李在石版路上行走的折磨

Day 3 冰雪世界與湖畔勝地

 在Fussen的一晚算是相當好的經驗,除了飯店舒服之外,窗外的雪景也相當漂亮。

一早在早餐之前先在街道中逛逛,前一晚的雪積了很多。雖然算是相當觀光化的城市,不過Fussen還是保有相當德國地方的味道。一早的行人很少,所見的大都是在街道上灑鹽的當地人,建築相當可愛,街道時常可以看到雕像佇立。

回到飯店之後用提供的早餐,早餐的內容非常不錯,還有新鮮水果跟麥片加在牛奶裡。

 
在早上十點多搭RE先坐到Kaubeuren換車,不管是Fussen到Kaubeuren或Kaubeuren到Fussen,沿路的雪景都相當漂亮,前一段是被雪覆蓋的平原跟丘陵(原來是放牧的綠色草原完全變成白色的平坦雪地,一直往遠處延升)以及散佈其中的小村落(而且一定有做高高的教堂鐘樓);後半段則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景色,有好幾座滑雪場以及滑雪纜車,下車的乘客也大都背著滑雪器具,景色讓人驚訝到說不出話來。 然而越接近Lindau景色確卻逐漸換成綠色的草原,跟先前完全是兩個世界,最後竟然是綠色的足球場,以及在上面奔跑只穿短袖的運動員。

到了Lindau,火車站正對面遊客中心卻因為週六而關閉,只能拖著行李在石頭鋪設的街道上四處尋找比較便宜的民宿,滋味非常不好受。最後放棄繼續找privatezimmer,改住在Maxiwilliam Strasse上的旅館,要價$90。

Maxiwilliam Strasse應該是Lindau上最熱鬧也是最觀光化的一條街,買了一球很多人排隊的冰淇淋,一球草莓口味$0.8,相當新鮮,Bordensee湖畔有相當多觀光客,坐在湖邊曬著下午的太陽,雖然還是有點冷,不過還是相當舒服。 Bordensee的湖面相當寬廣,也許是因為夏天旺季未到,所以遊艇都停在港邊,售票庭也是空空蕩蕩的;但坐在湖邊曬著太陽,望著對岸奧地利山上的積雪,身旁一堆海鷗與鴿子,感覺相當悠閒。

因為先前拖著行李的勞動所以放棄租腳踏車騎到奧地利的計畫,改成悠哉的在Bordensee湖邊散步。傍晚在湖邊步道散步或騎自行車的人不少,還有面向博登湖的公寓,開放式的大陽台面對草地跟湖水,真是幸福。

Day 2 火車、城堡、悲劇性國王、跟台灣歐巴桑

 晚上不知道是因為擔心、時差、還是被子不夠暖的關係,睡眠都沒辦法延續,以大約一兩個小時的間隔醒來一次,直到早上5點半。 在7點半早餐開始前,在慕尼黑中央車站跟周遭晃晃。

慕尼黑車站的規模很大,月台(Gleis)的編號排到三十幾,裡面不管是ICE或最普通的RE進進出出,一早上 班上課的人潮眾多,,陣仗不輸台灣;推著行李往其他城市或國家(捷克布拉格、瑞士蘇黎世)的遊客也很多,這是海島台灣所沒辦法想像的。

問了DB人員Bayern Ticket該怎麼買,操著英國腔、看起來也向英國人的先生告訴我售票機就有了。 買票之後之後先在車站周遭的街道晃晃,雖然前一晚就看到電車,但是第一次直接當面觀察還是覺得很新鮮。此外,他們的報紙是裝在箱子裡賣的,要買自己把零錢投進去就是了,沒人管(不過一樣的報紙我在柏林是人家在S Bahnhof免費發送的?)。地鐵地下道賣著剛出爐麵包(麵包堆得高高的)的店面顧客川流不息,生意很好,也有不少人站著喝咖啡吃麵包。街道旁還有積雪,很白痴的刻意去踩踩看,雪結的很硬,舉起來應該可以當石頭丟。

 回到住宿的4 You Hostel,去地下室用提供的早餐,餐廳已經大概六成滿,大部分看起來都是同一團的高中或國中生(猜不出來),也有獨自一個人的中年女性跟一家人。在德國的第一頓早餐是硬硬的麵包跟黑麥土司,有桑椹醬或蜂蜜可加;另外有燕麥之類的穀物可以加在牛奶裡(可惜是冰的),飲料則有熱巧克力跟咖啡。我挖了兩份不知名的黏稠物,結果一個是草莓優格(難怪一堆小女生都吃這個),另一個是涼拌酸黃瓜,我對那個味道不是很習慣 。

在青年旅館我吃了第一份歐陸式早餐,感覺so far so good。

    吃完早餐發現離火車開車只剩下八分鐘,趕緊拖著行李往車站衝,幸虧離車站很近,只是上車之後氣喘如牛。

往RE車上的東方面孔很多,坐在我對面跟旁邊的都是大陸人,不過我們並沒有交談。對方似乎是老闆,手機鈴聲一直響(手鈴聲又吵又怪),還有打錯電話的(國際漫遊很貴的阿),講話很大聲。

除了聒噪的大陸人之外,一路上就是是雪景,原來應該是放牧的草原變成平坦的白色一直往遠處延升(前晚降落慕尼黑時看到小車子在彎曲延升的路上行駛,地上都是映著紅色夕陽的雪,當時還不知道那到底是陸地還是湖面),本來聽說往Fussen的途中很像是「小英的故事」裡草原延升到遠處的森林般的風景,結果看到的盡是銀白色的世界,雪靜靜又平均的落在原本應該是草原的地面上,平鋪到遠處的山丘。

到了Fussen把行李寄放在車站($2 EUR)才搭上往Schwangau的公車,很高興Bavarian Ticket一樣可以使用,真划算!

  • 如果五個人一起旅行的話,Bayern Ticket讓你一整天(到隔天早上六點)坐到爽(限RE)一共只需要$22 EUR,不過限禮拜一到五。另外也可以加買自行車的票,好像一個人多$2 EUR。

 

上車之後還沒到開車的時間,剛放學的小鬼跟看起來很像祖父的司機就在車子裡玩起來,看到我拿出相機,小鬼還跟我比了YA的手勢 ;車上的人10個左右,觀光客只有我跟兩個自助旅行的日本女生,他們要我幫忙拍照,當然是印象中日本女生YA的拍照pose。 車程大概10分鐘不到,沿路還是一大片的雪景。最後公車停在Schwangau的城堡遊客中心前面,要買票必須再往上面走一小段路。因為時間充分,所以Schloss Hohenschwangau跟Schloss Neuschwanstein都一起逛了。

導覽跟參觀設計的很細膩。我們買了去兩座城堡的票之後(門票上面分別有入場時間),開始往舊天鵝堡行走,一路上的雪景相當漂亮,就像是無聲的銀白世界一樣,雪靜靜堆積在你眼前,卻不覺得多冷。 到舊天鵝堡的距離比較近,大約是10分鐘的走路。 從售票處到新天鵝堡有1.5公里的距離,願意的話也有馬車可以坐。

舊天鵝堡是Ludwig II父親的城堡,Ludwig II小時候也跟他弟弟住在那裡。跟新天鵝堡比雖然外觀不夠華麗,不過裡面的家具擺設都有各自的故事,導覽時有比較多的內容可以聽,進去之前因為雪越下越大,所以躲進在舊天鵝堡的紀念品店晃晃,買了四張分別春夏秋冬的明信片當作紀念。 新天鵝堡的遊客明顯的比較多,只可惜城堡本身尚未完成Ludwig II就「自殺」死了,所以可以看的地方比想像中少,不過光是音樂廳也相當可觀 。

天鵝堡官方網站 http://www.neuschwanstein.com/

回到Fussen,本來打算直接殺到Lindau,想說好好利用Bayern ticket可以省下一天的DB,不過擔心天色暗了所以最後待在福森。 在Fussen去他們的超級市場打算買點東西裹腹,突然聽到台語對話,「喀俗啦,40摳」,真是驚訝。結果竟然是跟著旅行團來玩的三個歐巴桑,他們早上就參觀完城堡,晚上也旅行團住宿在當地,下午沒事到超級市場讓德國佬見識台灣歐巴桑的實力。他們還告我我那些商品很便宜,可以多買一點。

「他們這裡的人很誠實,你只要說how much,把零錢攤給他們,他們自動會拿」

只能說台灣的歐巴桑可說是世界最強……

越晚雪越下越大,我在雪越下越大的福森巷子裡穿梭希望能找到比較便宜的旅館,不過最後還是沒找到,只能住宿之前在網路上聯絡過的Hotel Kurcafe,結果成為德國的11天裡最美好的住宿經驗。除了房門適用卡片感應之外,門還會自動旋轉上鎖(還很白痴地玩了幾下),另外浴室很大,雖然沒有浴缸也足矣!Kurcafe有自己的麵包店跟餐廳,晚上主人還會吹奏當地樂器。


Hotel Kurcafe: http://www.kurcafe.com

    晚上坐在窗台整理照片,房間溫暖,窗外卻下著不小的雪,看著街道上偶爾出現的行人,想著當初執著於蓋城堡卻無幸看到完工的Schloss Ludwig II,本來在台灣時混亂的心情,當下漸漸沈澱了起來。

Day 1 序曲:挪威的森林

想要出國流浪已經想了快一年的時間。

去年夏天原打算去一趟捷克跟匈牙利,正當行程差不多OK準備下班之後去旅行社付錢的當天,出了一場不小的車禍,送急診、開了刀、上了鋼架、住了院,行程也泡湯了。

在下一次開刀的中間,因為生活中的許多事,這種流浪的欲望又從心裡升了起來,在二月的某一天早上,聽到Brahms的Quintet for Clarinet and String Quartet in B minor op115的第二樂章,彷彿看到德國南部森林裡房子的陣陣炊煙,所以一鼓作氣不管如何都要排出一段德國南部的旅程,而且等不及九月底的慕尼黑啤酒節、等不及七月開 始的旺季,而是ASAP。

一點點衝動跟沒辦法後悔的money pay,旅程因此有了譜。

其實這次的旅程開始地一點都不平靜。 前兩天才因為趕公司的結案報告,帶著火氣加班到晚上10點半;前一天晚上回新竹實驗室開會,回到家裡已經是晚上11點;整理、檢查東西到一早1點半才睡。睡不到四小時又起床準備出發了。 更糟糕的是,一早預定6點來接我們的機場接送遲了30分鐘才到,,不過幸好沒有因此誤事。在中正機場還湊巧地在機場遇到公司別的部門主管,她正要到大陸出差。

班機才起飛不久,空服員就送上點心、飲料以及很難說好吃的豬肉飯(最後從曼谷到慕尼黑的班機上,這場惡夢又重複了兩次……),雖然還有本國籍的空姐,不過飛機上播放的泰國音樂跟帶著泰文的電視節目,還是讓人覺得:「阿,畢竟不是華航!」的感覺。

飛了大概3小時40分鐘,在泰國當地11:50落地,落地時還發現蠻令人訝異的景象:跑道旁還有座小小的高爾夫球場 – 跟起降的飛機跑到相差不到20公尺,小白球不會不長眼飛過來嗎?

在曼谷機場只能推著行李車閒晃,到處都是穿著T-Shirt或接近泳裝的度假西方人,這種景象在台灣大概只有在墾丁看得到。當地下午1:30分又再度出發,坐Star Alliance的747 400,登機時發現整排都是金髮碧眼、說著德語的德國佬,心裡開始有種「果然是去歐洲」的感覺。

如同前面所說的,一上機不久就送上米果、然後是飲料1,接下來是海鮮飯,然後是飲料2跟飲料3,我們很勉強地吃完了它;在下一回合奇怪的牛排大戰中,我很快就放棄了。 飛了兩個小時已經開始覺得疲倦,三小時已經開始坐不住,四小時之後已經開始發瘋了。泰航的小姐在起飛不到兩個小時就把燈關了,然後喝水幹嘛的都得自己去找他們要,不知道這是航空公司的關係(其他航空公司會這樣嗎?)還是因為是窮人的經濟艙。

 一路上簡直坐到瀕臨發瘋的邊緣,其他德國佬情形也不會比我們好,在走道上來回踱步或橫躺在最後面僅存的幾個空位上,但就是看不見空姐;途中唯一的驚奇是突然發現機下的白雲不見了,取代的是綿延不斷的積雪高原,那是阿富汗境內的高原,從35000英尺往下望,非常壯觀。

不過……天阿,還有6個小時……。

最後歷經千辛萬苦,10個半小時之後終於降落慕尼黑機場。下降前發現地面被夕陽照成一片橘紅色(下機之後才發現原來是白雪),蜿蜒的道路上有開著車燈的車子行走 ,感覺非常夢幻而不真實。

慕尼黑機場相當漂亮,簡潔的結構性主義建築,在晚上的燈光看起來相當壯觀,降落時的心情就像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開始的形容一樣 ,所見的一切也像是Beatles”Norwagan Wood”這首歌。 出機場往S的標誌走,在月台上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買票,最後靠看起來我想是站長幫忙買票跟卡住即將關上的車門才得以拖著行李上車,非常狼狽。 在S-Bahn往機場途中在鐵道旁看到積雪,心理嚇了一大跳,也有點慌,因為事先沒有預料三月底德國會下雪……。

到了中央車站一時找不到想要投宿的旅館,到此時心理down到谷底,開始認真考慮是否隔日就摸摸鼻子回台灣去了。後來還是找到了一家在Lonely Planet上的hostel,check in時還遇到一個台灣學生,跟我說前兩天下了雪,只可惜身軀疲憊,沒有力氣詳談,早早上床,快快睡覺。

Guten Nacht!在德國異鄉的第一個晚上。